
喬木,高達(dá)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guī)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稀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
為確保切根時松苗能達(dá)到要求,播種時間要適當(dāng)提早,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遲不超過3月底。播種方式為條播,播距15-20厘米,播溝方向與苗床方向平行。經(jīng)精選、消毒的馬尾松良種播種量,每畝3-4公斤。早播苗床可覆蓋薄膜或稻草,用以保溫、保濕,促進(jìn)種子提早發(fā)芽,出土整齊。

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于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
⒉造林密度:240-450株/畝。株行距1×1.5-1.7×1.7m。一級苗高15厘米以上,地徑0.3厘米以上。

混交
切根育苗地

⑵間伐期:當(dāng)林分郁閉度達(dá)0.9以上,被壓木占總株數(shù)的20-30%時,即可進(jìn)行間伐。間伐起始年限一般為10年左右。采用下層撫育間伐方式,次間伐強(qiáng)度為林分總株數(shù)的25-35%,以后為20-30%,間伐后林分郁閉度不小于0.7,間伐間隔期為5年左右。
直徑生長過程:直徑生長過程見表1和圖2,直徑連年生長量值出現(xiàn)在10年生左右,與平均生長量曲線相交于20-25年生(大約23年),此時平均生長量達(dá)到值。

為保證切根育苗效果,切根時的苗木高度需達(dá)12厘米,主根長15厘米以上。因此,凡伏旱前調(diào)查苗木根莖生長量已達(dá)要求的,可于7月中旬前切根,否則需待伏旱結(jié)束,秋雨到來后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行切根;海拔800米以上無伏旱或伏旱影響不大的山區(qū),切根時間視苗木生長量決定,但遲不得晚于9月中旬,不然切根后苗木生長時間太短,切根效果不佳。 [3]
切根方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