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欖仁
小葉欖仁(學名:Terminalia neotalialaCapuron)是使君子科、訶子屬落葉大喬木,株高10-15米,核果紡錘形;種子1個。
原產(chǎn)于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廣東、福建、中國臺灣沿海一帶已有引種栽培。 耐風、耐熱、耐濕、耐堿、耐瘠。不拘土質,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為,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為23-32℃。
小葉欖仁具有樹形優(yōu)美、抗病蟲害、抗強風吹襲、耐貧瘠等優(yōu)點,可用作行道樹、景觀樹,孤植、列植或群植皆宜,是南方地區(qū)觀賞價值的園林綠化樹種和海岸樹種。

修剪:為保持樹體的水分代謝平衡,應對樹冠進行適當修剪。移栽米徑10厘米的小葉欖仁,在保證容器栽植成活率及樹形優(yōu)前提下,剪去病蟲枝、衰老枝后,一般還應修剪掉其1/3的樹冠,這不僅有利于減少水分、養(yǎng)分消耗,同時也便于吊裝運輸。 [3]
起挖:起挖苗木一般應選擇晴天或陰天,遵循“隨挖、隨包、隨運、隨栽"的原則。米徑10厘米的小葉欖仁,所挖土球直徑一般為其米徑5-6倍,土球深度為土球直徑的2/3,挖掘出的土球應呈上大底小的蘋果形。為便于起挖和包扎土球,起挖前應將小葉欖仁樹體下部的樹冠進行捆扎。起挖土球時,應以樹干為中心,比規(guī)定土球半徑大5厘米劃一圓圈,并順著此圓圈往外挖,深度達到土球所要求的高度為止。在挖掘過程中,遇粗根時用手鋸鋸斷,切忌用鋤頭硬砸,以防土球散裂。在其他挖苗人員的配合下,將斬斷根系的樹體緩慢放倒。挖完后,用遮陽網(wǎng)包裹土球,再用膠篾將遮陽網(wǎng)收緊,捆綁土球。 [3]

出圃
選樹:用于容器化生產(chǎn)的小葉欖仁地栽苗質量要求較高,應根據(jù)規(guī)格要求選擇樹干筆直、長勢健壯、層次分明、主側枝分布均勻、無病蟲害的樹,并做好標記。同時盡量挑選所處位置地勢較好的樹木,便于起挖、吊裝、運輸?shù)炔僮鳌?[3]

中文名小葉欖仁拉丁學名Terminalia neotaliala Capuron別 名細葉欖仁、非洲欖仁、雨傘樹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目桃金娘目科使君子科屬訶子屬種小葉欖仁命名者及年代Capuron,1973
小葉欖仁

養(yǎng)護
落葉大喬木,株高10-15米,主干直立,冠幅2-5米,側枝輪生呈水平展開,樹冠層傘形,層次分明,質感輕細。葉小,長3-8厘米,寬2-3厘米,提琴狀倒卵形,全緣,具4-6對羽狀脈,4-7葉輪生,深綠色,冬季落葉前變紅或紫紅色;穗狀花序腋生,花兩性,花萼5裂,無花瓣,雄蕊10,兩輪排列,著生于萼管上;子房下位,1室,胚珠2個,花柱單生伸出;核果紡錘形;種子1個。

原產(chǎn)于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廣東、福建、中國臺灣沿海一帶已有引種栽培。 耐風、耐熱、耐濕、耐堿、耐瘠。不拘土質,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為,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為23-32℃。
修剪:為保持樹體的水分代謝平衡,應對樹冠進行適當修剪。移栽米徑10厘米的小葉欖仁,在保證容器栽植成活率及樹形優(yōu)前提下,剪去病蟲枝、衰老枝后,一般還應修剪掉其1/3的樹冠,這不僅有利于減少水分、養(yǎng)分消耗,同時也便于吊裝運輸。 [3]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