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培觀賞
圓錐花序長12~25厘米,分枝斜升或開展,長5~10厘米;小穗線狀披針形,長7~12毫米,寬1.5~2毫米,具極短柄;穎頂端鈍,具5脈,邊緣膜質(zhì),穎長3~4.5毫米,第二穎長4.5-5毫米;外秤長5~6.5毫米,寬約3毫米,具7脈,頂端具尖頭,內(nèi)稃較短,其后具長約3毫米的小穗軸;不育外稃向上漸狹小,互相密集包卷,頂端具長約1.5毫米的短芒;雄蕊2枚。

淡竹葉生長旺盛、分蘗力強(qiáng),地植除等特殊需要外,株距不低于25厘米至30厘米,盆栽以每盆一叢為好。淡竹葉雖生性粗放,但合理的水肥管理會使其生長迅速、枝繁葉茂。在其新葉萌發(fā)時及開花期前后,可適量追施1次至2次較淡的腐熟餅肥水,地栽植株也可用淡尿素水灌根1次至2次。
圓錐花序長12~25厘米,分枝斜升或開展,長5~10厘米;小穗線狀披針形,長7~12毫米,寬1.5~2毫米,具極短柄;穎頂端鈍,具5脈,邊緣膜質(zhì),穎長3~4.5毫米,第二穎長4.5-5毫米;外秤長5~6.5毫米,寬約3毫米,具7脈,頂端具尖頭,內(nèi)稃較短,其后具長約3毫米的小穗軸;不育外稃向上漸狹小,互相密集包卷,頂端具長約1.5毫米的短芒;雄蕊2枚。

將根部舒展,置于不透水的玻璃、陶瓷或塑料等器皿中,以陶粒、石子或小卵石等充填固定,加水以部分根系露出水面為宜。置于室內(nèi)光線明亮處。新栽培的植株在新根及新葉長出前可每兩天換一次水,正常養(yǎng)護(hù)一般春季10天至15天,夏季7天至 10天換一次水,平時要及時添水。換水時應(yīng)適量添加水培植物專用營養(yǎng)液,以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觀賞價值。選地整地 淡竹葉的原本是一種野草,其適應(yīng)能力非常強(qiáng),能夠在各種土壤上正常生長。不過如果是人工規(guī)模種植的話,那么還是需要選擇通透性強(qiáng)、無太陽直射、遮陰能力比較強(qiáng)的肥沃砂質(zhì)型土壤上。這樣能夠保證淡竹葉更加健壯的生長,提高產(chǎn)量...
淡竹葉-花穗的老根,以利于根系的再生,提早萌發(fā)新的根系。將修剪后的根部在3克/升至5克/升的溶液中浸泡1小時至2小時。

淡竹葉-花穗的老根,以利于根系的再生,提早萌發(fā)新的根系。將修剪后的根部在3克/升至5克/升的溶液中浸泡1小時至2小時。
選擇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dá)的植株,修剪去部分過長、過密及受損的老根,以利于根系的再生,提早萌發(fā)新的根系。將修剪后的根部在3克/升至5克/升的溶液中浸泡1小時至2小時。

穎果長橢圓形?;ü?~10月。染色體x=24(Cheng,Hsu 1962)。生于山坡、林地或林緣、道旁蔽蔭處。 [1] 淡竹葉耐貧瘠,喜溫暖濕潤,耐陰亦稍耐陽,在陽光過強(qiáng)的環(huán)境中,則生長不良,常表現(xiàn)為植株低矮、分蘗力降低、葉色發(fā)干偏黃等,觀賞價值降低。其栽培用土以肥沃、透水性好的黃壤土、菜園土為宜。地植可選擇通風(fēng)好、無直射光的林中樹下等遮陰處。盆栽可置于室內(nèi)或陽光直射不到的陽臺等處擺放。淡竹葉生長旺盛、分蘗力強(qiáng),地植除等特殊需要外。繁殖栽植
多年生草本 [2] ,具木質(zhì)根頭。須根中部膨大呈紡錘形小塊根。稈直立,疏叢生,高40-80厘米,具5~6節(jié)。葉鞘平滑或外側(cè)邊緣具纖毛;葉舌質(zhì)硬,長0.5~1毫米,褐色,背有糙毛;葉片披針形,長6~20厘米,寬1.5~2.5厘米,具橫脈,有時被柔毛或疣基小刺毛,基部收窄成柄狀。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