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北美洲,竹子分布主要集中在東部。竹子的垂直分布,由海拔幾米至海拔3000m(智利)。20世紀(jì)以來,南北美洲還從亞洲引種了大量的竹種。據(jù)1985~1986年巴西竹類調(diào)查,據(jù)野村隆哉估計,河流域有34000萬hm2森林中,竹子約占3%,即有1020萬hm2的竹林。
秋冬時,竹芽還沒有長出地面,這時挖出來就叫冬筍。春天,竹筍長出地面就叫春筍。冬筍和春筍都是菜品里常見的食物。春天時,竹芽在干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過一場透雨,春筍就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出地面。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jié)并且多而密,在節(jié)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fā)育成為竹筍鉆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芽并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fā)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地下莖和竹筍可以食用。
約有100至1000多種竹子,意大利、德國、法國、荷蘭、英國已從亞、 非、拉引進了大到毛竹,小至赤竹的十幾個屬100多種竹子,大量用于庭園綠化。尤以從和日本引進的較耐寒的剛竹屬、苦竹 屬、赤竹屬竹種為主。 [3]

矮小的竹種,其桿高10~15厘米,的竹種,其桿高達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葉片為劍形,有葉柄,幼株的葉直接從莖上生出。雖然某些種的莖稈生長迅速(每日可生長0.3米),但大多數(shù)種類僅在生長12~120年后才開花結(jié)籽。竹一生只開花結(jié)籽一次。
竹葉

竹
竹子對土壤的要求,土質(zhì)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zhì)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由于叢生、混生竹類地下莖入土較淺,出筍期在夏、秋,新竹當(dāng)年不能充分木質(zhì)化,經(jīng)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長受到限制,他們對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竹子開花(3張)
竹葉(7張)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