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應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對目標造成殺傷破壞作用的。爆炸性核反應是利用能自持快速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產生的核反應爆炸而形成巨大殺傷破壞效應。中的核必須用高濃度的鈾-235或钚-239作核裝料,鈾-235含量高達90%以上,用套精密復雜的系統(tǒng)進行引爆高能烈性,利用爆炸力在瞬間精確地改變核裝料的形狀或位置,才能形成不可控的鏈式裂變反應,發(fā)生核爆炸。相比之下,核電站的核燃料中,鈾-235含量約為3%,它是不會引起核爆炸的,絕沒有這種可能性。
器(又稱原子)是利用爆炸性核反應突然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殺傷破壞作用的。、和中等統(tǒng)稱器。器可用、火箭、火炮、飛機、艦艇等運載工具發(fā)射、投擲,還可制成地雷、使用。
器的威力用“當量”(簡稱“當量”)來表示。當量是指器爆炸時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多少噸爆炸時所釋放的能量。例如,一顆爆炸時所放出的能量相當于2萬噸爆炸時放出的能量,那么,該的威力就為2萬噸當量。
核戰(zhàn)爭是人類歷破壞性、最殘酷的戰(zhàn)爭。1945年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的兩顆就是萬噸級的核。日本是人類歷遭受器襲擊的國家。
器的殺傷破壞因素有五種: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沖和放射性沾染。前四種是在核爆炸幾十秒內起作用的.統(tǒng)稱為瞬時殺傷破壞因素。從很遠的地方看核爆炸時,先看到閃光、火球,再聽到巨響,看到有不斷升起的蘑菇狀煙云,最后煙云隨風飄散。城市遭核襲擊的方式一般是空爆,可以看到完整的火球。若遠處看不到圓火球,火球與地面不接觸,即接地面爆炸,就叫地爆。地爆的瞬時破壞范圍小,但很嚴重,放射性沾染范圍大,危害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