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根繁殖:選擇生長旺盛的老樹作繁殖母株,于立春前后,把老樹旁邊的根挖出幾根來(挖時要離主根較遠,側(cè)根不可挖得過多),用刀切成數(shù)段,每段13~17厘米長,進行育苗。苗床100~120厘米寬,每隔17~20厘米見方,插植一段切好的根,約插入土中3/4或4/5,只露1.5厘米左右在外面,然后施上少量的稀薄人糞,蓋上泥土或廄肥,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30~40天即能抽芽。到第2年春季即可移栽。
【生長環(huán)境】吳茱萸常生于溫暖地帶的低山丘陵地區(qū)的林緣或疏林中;多栽培于村旁、路邊及林緣空曠地。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適宜在低海拔、質(zhì)地疏松的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長。

【栽培管理】
1、追肥除草:吳茱萸一般不需要特別管理,但栽后1個月內(nèi),2~3天須澆水1次,以保持土壤濕潤。以后每年春季追施廄肥、堆肥或人糞尿、塘泥1次,秋末冬初追肥培土1次,并結(jié)合除草2~3次,做到見草即除。

(1)中耕除草。定植后至封行前要及時中耕除草,宜淺鋤,避免傷根。栽后前三年可間作綠肥或豆科作物,結(jié)合深翻埋入土中改良土壤,亦可套種其他草本藥材或套種作物;成園后可生草栽培。
【種植技術(shù)】

【種植技術(shù)】
(1)分根繁殖:選擇生長旺盛的老樹作繁殖母株,于立春前后,把老樹旁邊的根挖出幾根來(挖時要離主根較遠,側(cè)根不可挖得過多),用刀切成數(shù)段,每段13~17厘米長,進行育苗。苗床100~120厘米寬,每隔17~20厘米見方,插植一段切好的根,約插入土中3/4或4/5,只露1.5厘米左右在外面,然后施上少量的稀薄人糞,蓋上泥土或廄肥,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30~40天即能抽芽。到第2年春季即可移栽。

1、繁殖方法:
【種植技術(sh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