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會區(qū),地處北緯22°5′15″—22°35′01″、東經(jīng)112°46′55″—113°15′43″之間。位于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西江、潭江下游。境內(nèi)河流屬珠江三角洲水系和粵西水系,河道縱橫交錯,過境河流除西江、潭江兩大干流外,還有天沙河、石步河、沙沖河、田金河、4條河。新會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均氣溫為22.0℃,氣溫38.2℃,氣溫0.1℃。多年平均降水量1820.7毫米,年均日照時數(shù)1731.6小時,占年可照時數(shù)的39%。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10千卡/平方厘米。 [7]
(二)立地條件。

新會柑,為常綠小喬木;枝擴展或下垂,有刺。葉互生,單身復葉,葉片近革質 ,橢圓形、卵形或披針形,長通常4~8厘米,寬2.5~3厘米,頂端鈍,常凹頭,基部楔尖,邊緣多少有 圓齒或鈍齒,很少全緣;葉脈至葉片頂部凹缺處常叉狀分枝,側脈清晰;羽葉狹長或僅有痕跡,與葉 片相聯(lián)處有關節(jié)?;ù合拈g開放,白色,兩性;1~3朵腋生;花萼長約3毫米,不規(guī)則5~3裂;花瓣長 圓形,長不超過1.5厘米; 雄蕊20~25枚·柑果扁圓形,高3.5~5厘米,寬4.5~6厘米,頂部略凹,花 柱痕跡明顯,有時有小臍,蒂部偶見放射狀排列的溝槽,深橙黃色,略顯粗糙,果皮厚1~1.5毫米, 甚脆,易折斷;樹矮、枝條細軟,果實扁圓形、中等大,果實成熟時,果皮橙黃,微帶青,柔韌而不易折斷,油胞特大,有濃郁的芳香。柑肉多汁,糖酸比為15:32是甜中帶酸的風味,每百毫升果汁中含 34.3毫克,檸檬酸0.76克,可溶性固形物11.13%。
質量特色

地道新會柑全身是寶皮用兼用,藥食同源的的品種,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柑餅或果汁,但皮比肉貴,其柑皮是正宗地道新會陳皮的原料。其柑絡、柑核均可入藥。而且其成熟于“有補于時"。
新會區(qū),地處北緯22°5′15″—22°35′01″、東經(jīng)112°46′55″—113°15′43″之間。位于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西江、潭江下游。境內(nèi)河流屬珠江三角洲水系和粵西水系,河道縱橫交錯,過境河流除西江、潭江兩大干流外,還有天沙河、石步河、沙沖河、田金河、4條河。新會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均氣溫為22.0℃,氣溫38.2℃,氣溫0.1℃。多年平均降水量1820.7毫米,年均日照時數(shù)1731.6小時,占年可照時數(shù)的39%。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10千卡/平方厘米。 [7]

3、苗木繁殖:采用嫁接技術繁育苗木。
3、苗木繁殖:采用嫁接技術繁育苗木。

質量特色
1、栽植時間:春植(立春至立夏)或秋植(白露至寒露)。受咸潮影響的圍墾地區(qū)、春旱年份宜在5月至6月雨季來臨前栽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